close


幾大紀錄片機構2013年節目製作構成
2013年紀錄片專業頻道投入
  □本報記者 李雪昆
 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正在央視熱播,平均收視率達1.7%,最近的一期第6期《秘境》達到2.01%,趕超黃金檔電視劇。就是這部引起社會話題的熱播紀錄片,如今已經不滿足於現有的版本。5月26日,中央電視臺、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東海電影集團在京聯合啟動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電影項目,一部時尚的美食愛情類型電影將要誕生。
  雖然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的熱播,讓人們對紀錄片再度有了新的認識,但即便是“舌尖”系列,很多觀眾並不知道它是紀錄片,而以為是電視系列短片。在此前公佈的一份調查中顯示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幾大城市,有近半數觀眾不知道什麼是紀錄片。作為中國紀錄片行業的研究“大咖”,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在接受《中國新聞出版報》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他對紀錄片的看法:“目前中國紀錄片還處於邊緣化。”
  “舌尖”項目廣告 堪比《私人訂製》
  “舌尖”系列的成功為國產紀錄片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桿,也打開了一扇窗。在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中,僅項目廣告就達8000萬元,與電影《私人訂製》的植入廣告基本持平。此外,“舌尖上的中國”新浪微博粉絲也達到320餘萬,而由“舌尖”引出的話題此起彼伏……種種熱效應,讓人們看到了一部紀錄片所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力。但張同道卻表示,僅僅一部《舌尖上的中國》並不能改變紀錄片是小眾產品的現實。
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去年10月出台了利好紀錄片的相關政策,即平均每天6:00至次日1:00之間,電視臺至少要播出30分鐘的國產紀錄片,這意味著中國紀錄片每年增加播出6000小時。但從目前紀錄片欄目、頻道在各電視臺的重要性來看,比起綜藝節目、真人秀節目仍舊遜色。同時,紀錄片的產值規模也並不突出。數據顯示,2013年中國紀錄片各製作機構生產投入量為17.1億元,合計生產了1.1萬多個小時的紀錄片。收入總量大約為22.78億元,其中超過一半的收入來源於廣告。
  在張同道看來,紀錄片邊緣化體現在電視臺欄目設置、專業人才培養、產業市場規模等多方面。雖然相關政策利好紀錄片,但播出總量的改變能否帶來中國紀錄片整體創作與收視環境的質變,還有待觀察。
  對觀眾而言,紀錄片的形式無關痛癢,其能否引起觀眾的共鳴和關註才是關鍵。張同道認為,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在這方面就找到了契合點,用“一城一味”的視角將觀眾聯繫起來,其選題策劃、製作方式、呈現的美學效果都超越了過去所拍攝的紀錄片,並最終與觀眾達成心理默契。
  系列品牌價值 遠高於單品
  “2014年或許會是紀錄片的品牌年,會有更多的紀錄片人在‘舌尖’的啟發下,更加註重品牌建設,這對中國紀錄片的發展尤為重要。”在張同道看來,“舌尖”系列的出現打造了中國紀錄片的第一品牌。從商業運作來說,它的營銷宣傳、廣告植入、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力,已經不僅僅是拉動了紀錄片行業的發展。
  張同道認為,“舌尖”使整個電視文化產生了改變,塑造了新的電視話語,同時對相關行業也起到了拉動作用,包括美食特色餐飲、食材市場、網購市場,甚至有媒體歸納出“舌尖上的A股”,與“舌尖”相關的股票都因此而升值,這樣的優秀紀錄片,其品牌價值已經不言而喻。
  事實上,國內電視臺近年來播出了很多好的電視紀錄片,如《國脈》《人民的勝利》《京劇》《茶,一片樹葉的故事》以及近期播出的《下南洋》《鄉村裡的中國》等,在觀眾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口碑。但這些作品相比於“舌尖”,就只是單個產品。
  “我們之前有很多好作品,但由於其單一性而沒有形成具有品牌價值的產品,從而也影響了作品的市場開發。優秀的品牌紀錄片所產生的文化附加值是巨大的,其價值遠遠高於單個產品本身的價值。”正如張同道所說,品牌傳播是一種價值傳播、文化傳播,其更大的回報是通過市場來實現的。品牌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意,簡單的選擇,不是一次性解決的問題,而是可以連續操作的一種模式,它適用的是最多數人群的價值觀。
  中國紀錄片 認可度在提升
  隨著我國紀錄片行業的不斷發展,近兩年我國的紀錄片出口數量不斷增長,同時我國製作的紀錄片作品開始在美國、英國等主流頻道播出。
  據《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(2014)》顯示,2012年至2013年的兩年間,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發行的紀錄頻道製作的節目達25部,累計簽約節目230集,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,接近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海外發行總量的50%。以集群方式發力,創造了歷年來中國紀錄片海外發行的歷史最好成績。其中,2013年CCTV-9海外發行總額最高的節目依次為《超級工程》《舌尖上的中國》《絲路》《園林》。
  “這可以說是歷史性的突破,而且這些作品都是購買播出而非贈送播出,說明海外市場對我們作品的認可度正在提升,更說明我們的紀錄片正在用市場的方式實現著中華文化的傳播。”張同道略顯興奮地說道。
  其實,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,在談到中國紀錄片欄目面臨的問題時,張同道表示,大致體現在3個方面。其一,紀錄片欄目的產業鏈不完整。中國紀錄片在贏利模式上仍以單一的廣告為主,其他渠道的贏利能力較弱。因此,導致了對紀錄片欄目投入的積極性不高,特別是省級衛視熱衷於各種綜藝類欄目,對紀錄片欄目普遍缺乏熱情。其二,欄目創新能力較弱,同質化現象嚴重。從過去一段時間的情況來看,創新性欄目並不多。相反,電視欄目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。日常播出的紀錄片欄目則往往以素材加工為主,欄目的整體品質偏低,創新性不夠。其三,過於強調商業價值,但對社會價值的重視不夠。從對過去一年的梳理情況來看,中國的紀錄片欄目在探索商業模式上卓見成效,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電視媒介的社會服務功能。從長遠來看,中國電視紀錄片欄目應當加強社會責任感,增強紀錄片欄目的公共服務意識。
(編輯:SN00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x49mxinh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